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方劑

犀角地黃湯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16 17:40:29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
【方劑名】犀角地黃湯,出自《備急千金要方》

【組成】犀角一兩(水牛角代30g) 生地黃八兩(24g) 芍藥三兩(12g) 牡丹皮二兩(9g)

【用法】上藥四味,畋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
現(xiàn)代用法:作湯劑,水煎服,水牛角鎊片先煎,余藥后下。

【功效】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。

【主治】

1.熱入血分證身熱譫語,斑色紫黑,舌絳起刺,脈細數(shù)。

2.熱傷血絡證吐血,衄血,便血,尿血等。

3.蓄血瘀熱證喜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大便色黑易解等。

【方解】本方治證由營熱不解,深陷血分所致。心主血,又主神明,熱人血分,一則熱擾心神,致躁擾昏狂;二則熱邪迫血妄行,致使血不循經(jīng),上溢則見吐血、衄血;下出則見便血、尿血;外溢肌膚則見發(fā)斑;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,則舌紫絳而干;又與熱互結(jié),致蓄血瘀熱,喜忘如狂,但因邪居陰分,熱蒸陰液上潮,故漱水不欲咽。此際不清其熱則血熱不寧,不散其血則瘀血不去,不滋其陰則火熱不熄,正如葉天士所謂“入血就恐耗血動血,直須涼血散血。”治以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。方中犀角(現(xiàn)以水牛角代)咸寒,直人血分,清心、涼血、解毒,使熱清血寧,為君藥。生地黃清熱涼血,養(yǎng)陰生津,既助君藥清解血分熱毒,又可復已傷之陰血,為臣藥。赤芍、牡丹皮清熱涼血,活血散瘀,既能增強涼血之力,又可防止留瘀之弊,共為佐藥。本方四藥相合,清熱、養(yǎng)陰、涼血、散瘀并用,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,涼血止血而無留瘀之弊。本方現(xiàn)又稱為“清熱地黃湯”。

【臨床運用】

1.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。臨床以各種失血,斑色紫黑,神昏譫語,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。

2.現(xiàn)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急性重癥肝炎、肝昏迷、彌漫型血管內(nèi)凝血、尿毒癥、過敏性紫癜、急性白血病、敗血癥等屬于血分熱盛者。

3.使用注意本方藥性寒涼,對于陽虛或氣虛之失血,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
【功用鑒別】清營湯與犀角地黃湯均以水牛角、生地黃為主,用治熱入營血證。但清營湯配伍金銀花、連翹等輕清宣透之品,寓有“透熱轉(zhuǎn)氣”之意,適用于熱邪初入營分尚未動血之證;犀角地黃湯配伍赤芍、牡丹皮泄熱散瘀,寓有“涼血散血”之意,適用于熱入血分而見動血、耗血之證。

【方歌】犀角地黃芍藥丹,血熱妄行吐衄斑, 蓄血發(fā)狂舌質(zhì)絳,清熱涼血散瘀專。
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