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【藥名】榼藤子 kē téng zǐ
【別名】象豆、合子、眼鏡豆。
【英文名】Entada phaseoloides (L.) Merr.
【來源】豆科植物榼藤的成熟種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木質(zhì)大藤本。葉為2回偶數(shù)羽復(fù)葉;有羽片3對,頂生1對變態(tài)為卷須,下部2對各有2~4對;小葉對生,有短柄,近革質(zhì),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頂端鈍或圓,通常微凹頭,基部歪斜,楔尖或稍鈍。春、夏季開黃色花;芳香,排成腋生、密花且柔弱的穗狀花序;萼闊鐘狀,5淺裂;花瓣5片,長橢圓形,頂端近短尖,無毛;雄蕊10枚,離生;子房有短柄,花柱絲狀。莢果大,木質(zhì),扁平,彎曲,有10~ 30節(jié),成熟時逐節(jié)脫落,每節(jié)都含1粒種子。種子扁平,圓形;種皮厚,木質(zhì),暗褐色或黑褐色,有光澤。
【生境分布】常生于林中,攀援于大樹上。分布于廣東、云南、廣西、海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方,越南亦有分布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收,摘取成熟莢果,剝除果殼,曬干。
【藥材性狀】卵圓形或橢圓形。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,微具縱棱,一端鈍圓,有一橢圓形疤痕種臍,色較淡,在其兩側(cè)各有一個小突起;另一端稍尖。種皮質(zhì)硬脆,破開后內(nèi)面紅棕色,有麻紋。種仁1枚卵圓形,皺而堅實,表面有灰棕色皺縮的薄膜狀外胚乳,內(nèi)胚乳黃白色,堅實,有油性。氣微香,味微甜。炒熟后具香氣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味微甘、澀,性平,有毒(一說無毒)。歸胃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效與作用】行氣止痛,利濕消腫。屬收澀藥下屬的斂肺澀腸藥,從種仁中分離出有抗腫瘤作用的皂苷元,酸解產(chǎn)生檻藤子酸、阿拉伯糖、木糖。并具有抗病原體作用;種子核仁所含毒性皂苷對哺乳動物主要引起溶血作用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量3~9克,燒存性研末,煎服。用治便血、血痢、痔瘡;黃疸、腳氣、水腫;胃痛、疝氣痛、喉痹腫痛等。植榼子燒成黑炭,微存性,米飲調(diào)服,治五痔(《本草衍義》)。
【主要成分】含脂肪油、甾醇、黃酮類、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有機(jī)酸等。
【使用禁忌】暫缺。
西安附兒中醫(yī)醫(yī)院“兒童發(fā)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(fā)育疾病名醫(yī)..[詳細(xì)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