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大全

烏桕子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18 08:34:05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藥名】烏桕子 wū jiù; zǐ

烏桕子

【別名】烏茶子。

【來源】大戟科植物烏桕的種子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落葉喬木,高3~15米。樹皮灰褐色,深縱裂,皮孔細點狀;枝細長,灰白色。葉互生;葉片紙質(zhì),菱形至菱狀卵形,長寬3~9厘米,頂端驟尖或尾狀長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全緣,上面綠色,稍有光澤,下面初時粉白色,后漸變黃色,秋時變紅赭色;葉柄長2~7厘米,上部接近葉片基部具2圓形腺體?;▎紊?,雌雄同株,無花瓣及花盤,穗狀花序頂生,初時全部為雄花;后于花序基部生1~4朵雌花;雄花小,萼杯狀,3淺裂,雄蕊2,稀3,花絲分離;雌花具短梗,著生處兩側(cè)各有近腎形腺體1,花萼3深裂,子房光滑,3室,花柱3。蒴果木質(zhì)梨狀球形,具尖頭。種子近圓形黑色,外被白色蠟層?;ㄆ?~7月,果期10~11月。
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郊野、路邊、溪邊、低山雜木林中;也有栽培。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江蘇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西等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秋末、初冬采摘,鮮用或曬干。

【藥材性狀】橢圓形或半球形,長5~8毫米,直徑4~6毫米,表面具白色或灰白色較厚的蠟層,種脊條形,稍隆起,基部有小種阜。除去蠟層,種皮黑褐色或棕褐色,堅硬,不易壓碎。胚乳肥厚,類白色,富含脂肪油。氣味均淡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涼,味甘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殺蟲、利水、通便。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量3~5克,水煎服,外用適量,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。外用可治膿瘡、疥癬、濕疹、皮膚皸裂。內(nèi)服可與逐水攻下藥配伍用于水腫、便秘。老弱體虛、孕婦及胃潰瘍病患者忌服。中毒癥狀為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,嚴重者尚可出現(xiàn)四肢發(fā)麻、口唇發(fā)麻、面色蒼白,心慌、胸悶等。

【主要成分】烏桕子油中含有強光學活性的三脂酸甘油酯。還含3α-羥基-21αH-何帕-28-烯、21αH-何帕-28-烯-3-酮。

【使用禁忌】有毒。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