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大全

喜樹果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1-07-17 08:47:13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中藥名】喜樹果 xishuguo

喜樹果

【別名】喜果、千丈樹、水栗子、天梓樹、水桐樹、旱蓮、水桐樹、野芭蕉。

【英文名】Fructus Camptothecae

【藥用部位】珙桐科植物旱蓮木的果實(shí)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落葉大喬木,樹皮灰色,枝條有黃乳色皮孔。葉互生,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7~28厘米,寬5~12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或廣楔形,全緣,邊緣有纖毛,上面有疏毛或脫落,下面沿脈有毛,羽脈10~11對(duì),葉柄紅色,有疏毛?;▎涡酝辏汕蛐晤^狀花序,花萼5齒裂,花瓣5,綠色,雄花雄蕊10,不等長,退化子房有時(shí)存在,雌蕊子房下位,1室,柱頭2~3裂,花盤明顯。果序球狀,直徑約5厘米,瘦果線形或披針形,長約2.5厘米,有翅,亮褐色?;ㄆ?月,果期10~11月。
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空氣較潮濕處。分布于西南、中南及江蘇、浙江等地。有栽培。
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待果實(shí)成熟后采收,曬干。

【藥材性狀】呈披針形,長2~2.5厘米,寬5~7毫米,先端尖,有柱頭殘基,基部變狹,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(diǎn)痕,兩邊有翅。表面棕色至棕黑色,微有光澤,有縱皺紋,有時(shí)可見數(shù)條角棱和黑色斑點(diǎn)。質(zhì)韌,不易折斷,斷面纖維性,內(nèi)有種子1粒,干縮成細(xì)條狀。氣微,味苦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寒,味苦、澀。歸脾經(jīng)、胃經(jīng)、肝經(jīng)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抗癌,散結(jié),破血化瘀。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癥藥。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內(nèi)服:煎湯,用量3~9克,或研末吞,或制成針劑、片劑。主治各種腫瘤,用于原發(fā)性肝癌,對(duì)胃癌、頭頸部腺源性皮癌、白血病、膀胱癌等惡性腫瘤等。也用于治療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。

【藥理研究】抗腫瘤;有抑制成纖維細(xì)胞增生作用;抗早孕;抑制皰疹病毒。過去多從根中提取喜樹堿,近年來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果實(shí)療效最佳,毒性小,喜樹堿和羥基喜樹堿含量最高,采集方便,又不損傷植株,故目前商品多收購果實(shí),作為提取分離喜樹堿和羥基喜樹堿的原料。目前多用喜樹果的提取物制成酒浸膏注射液及水煎膏片劑使用,其療效與喜樹堿純品相似,而副作用明顯低于喜樹堿純品。
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喜樹堿、羥基喜樹堿、去氧喜樹堿、喜樹次堿,尚含樺皮酸及喜果苷。從喜樹果中還分離得11-羥基喜樹堿、10-甲氧基喜樹堿、脫落酸、丁香脂素和β-谷甾醇,其中11-羥基喜樹堿、10-甲氧基喜樹堿為新生物堿。喜樹的根、莖干、皮、葉和果實(shí)一樣均含喜樹堿,均有抗癌作用。

【使用禁忌】內(nèi)服不宜過量。
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胃癌,直腸癌,肝癌,膀胱癌:喜樹果研末,每日1次,每次6克。(《辨證施治》)

②治白血?。合矘涔?0克,仙鶴草、鹿銜草、巖株、銀花、鳳尾草各30克,甘草9克。煎汁代茶飲。(《本草駢比》)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