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常識(shí)

中藥昏雞頭功效與作用有哪些?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(shí)間:2023-06-06 09:01:03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昏雞頭,中藥名,為鱗毛蕨科植物山地貫眾的根莖,具有清熱解毒,涼血息風(fēng),散痰止血的功效,主治感冒,熱病斑疹,痧穢中毒,吐血便血,血崩,帶下,乳癰,瘰疬,跌打損傷。

【藥材名稱】

中藥名:昏雞頭

拼音:Hūn Jī Tóu

昏雞頭的別名:雞腦殼,雞公頭、雞頭棗、雞老蓋,鐵狼雞、小貫眾,雞頭風(fēng)尾、烏雞兒、鴟頭雞,小暈雞頭,大葉狼衣、地雞頭、鳳凰衣、小葉貫眾,小雞娃菜

【藥材基源】

昏雞頭為鱗毛蕨科植物山地貫眾的根莖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

昏雞頭味苦,微寒。

1.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微寒,味苦,有小毒。"

2.成都《常用中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:"性平,味苦澀。"

【用法用量】

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
【昏雞頭的功效與作用】

昏雞頭清熱解毒,涼血息風(fēng),散痰止血,驅(qū)鉤、蛔、絳、蟯諸蟲。治感冒,熱病斑疹,痧穢中毒,瘧,痢,肝炎,肝陽眩暈頭痛,吐血便血,血崩,帶下,乳癰,瘰疬,跌打損傷。

【昏雞頭的圖片】

【原植物形態(tài)】

原形態(tài)山地貫眾,又名:小金雞尾、小葉山雞尾。
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狀莖短,傾斜或直立,密被鱗片;鱗片大形,長(zhǎng)1厘米以上,紅棕色,有亮光,卵形,漸尖。

葉柄叢生,長(zhǎng)15~30厘米,密被卵形及線形鱗片,鱗片的邊緣呈流蘇狀;葉片矩圓形,長(zhǎng)15~45厘米,寬10~17厘米,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頂片三叉狀;

羽片10~20對(duì),互生,下部羽片不縮短,長(zhǎng)10厘米,寬2厘米,鐮刀形,長(zhǎng)漸尖,有短柄,基部圓形或上側(cè)耳形,邊緣具細(xì)鋸齒;

葉紙質(zhì),淡綠色,葉軸被鱗毛;葉脈聯(lián)結(jié),網(wǎng)狀,網(wǎng)眼斜六角形,內(nèi)藏細(xì)脈1~2條;孢子囊群圓形,散生于小葉背面,囊群蓋大形,盾狀,邊緣呈波狀,膜質(zhì),褐色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于水溝邊、路旁、石上及陰濕處。分布長(zhǎng)江流域,背達(dá)陜南,南至福建及兩廣北部。

【采收儲(chǔ)藏】

全年可采,以8~9月采者為多。采得后,除去須根及地上部分,曬干或鮮用。

【性狀鑒別】

根莖短小,形如雞頭,黑褐色;長(zhǎng)5~8厘米,粗3~4厘米。表面密被多數(shù)葉柄殘基,并有棕黑色彎曲的細(xì)根,頂端部有紅棕色微帶光澤的鱗片。

葉柄殘基瘦小,斷面呈四方形,維管束3~4個(gè),氣微,味淡。以根莖大、須根少者為佳。
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

昏雞頭根莖含鞣質(zhì)、揮發(fā)油、樹膠、糖類、氨基酸,以及貫眾甙,貫眾任甙,黃芪甙,異槲皮甙等。

【用藥禁忌】

孕婦慎用。

【配方應(yīng)用】

1.治血虛頭昏痛:昏雞頭配黑雞燉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2.治腸中寄生蟲?。夯桦u頭、使君子肉、檳榔、榧子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