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全草類中藥

紫花地丁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zecc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8 17:32:11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紫花地丁

本品為常用中藥,原名“紫花地丁”,始載《本草綱目》。市售商品植物來源復雜,主要有三大類:一為罌粟科植物地丁操(紫堇或布氏紫堇)習稱苦地丁京津地區(qū)習用。另一類為豆科植物米口袋及其同屬數(shù)種植物,習稱甜地丁。再一類為堇菜科植物遼堇菜、犁頭草、白花地丁等數(shù)種同科植物,習稱紫花地丁,后兩種全國應用較廣。

1、地丁草

別名:苦地丁,紫花地丁(京津)。

來源:為罌粟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。多為栽培。
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河北,山東、山西、遼寧等省。

植物形態(tài):細弱草本,莖高10~30厘米。多分支,具棱脊?;~根生,莖葉互生,有長柄,2回羽狀全裂,裂片線形,灰綠色?;ㄒ干?,總狀花序,花瓣四片,紫紅色。蒴果扁平長長橢圓形,內(nèi)含數(shù)枚短腎形黑色或棕黑色有光亮的種子。

性狀鑒別:全草,皺縮卷曲成團狀。葉片多碎斷,全體呈綠色或灰綠色。蒴果夾果狀。黑色種子多散存于碎葉之間。氣青草味,味苦而持久。

以枝葉青綠色,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生物堿、香豆素等。

藥理作用:清熱、消腫、消炎。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炮制:切咀,生用。

性味:苦、辛、寒。

歸經(jīng):入心、肝經(jīng)。

功能: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。

主治:癰疽發(fā)背,疔瘡腫毒,麻疹熱毒。

臨床應用:為治療瘡癤常用藥,尤其適用于頭面部和背部的癤腫,配蒲公英、菊花、銀花等,方如五味消毒飲。

用量:復方中用9~15g,單味用30~60g。

處方舉例:五味消毒飲《醫(yī)宗金鑒》:紫花地丁15g、蒲公英15g、銀花15g、野菊花9g、紫背天葵9g,水煎服,如能加一匙姜白酒沖服更好。

2、米口袋

別名:甜地丁。

來源: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米口袋及其同屬數(shù)種植物的干燥根或帶根的全草,均野生。
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中南、華北、東北等地區(qū)全國各地均有分布。

性狀鑒別:主根圓錐形略似鼠尾,長10~20厘米,直徑0.3~1厘米,有分歧。表面黃棕色,質(zhì)堅韌,不易折斷。斷面纖維性,黃白色。根頭上有多數(shù)基生葉,葉柄細長,直徑約1毫米,長約15厘米,葉為羽狀復葉,小葉片橢圓形。莢果圓筒形內(nèi)含小米粒樣種子,多枚(故名米口袋)。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呈灰綠色。氣微青草臭,味微甜。

以根條粗壯灰綠色者為佳,河南、山東、湖北等省有些地區(qū)只用根不用地上部分。

3、堇菜科地丁

別名:紫花地丁、如意草(京津)。

來源: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遼堇菜、犁頭草、白花地丁、香堇、長萼堇菜等數(shù)種植物的干燥全草。均為野生。

產(chǎn)地:主產(chǎn)于華東、中南等地區(qū),全國各地均有分布。

性狀鑒別:全草,多皺縮卷曲,成不規(guī)則的團狀,主根3~5厘米,直徑1~3毫米,多分歧,土黃色。地上部分綠色或黃綠色,葉根基叢生,葉柄細長達5厘米,葉片皺縮,展開后長3~5厘米,寬約1~3厘米,長卵形或三角形等多種形式,邊緣具鈍鋸齒,被灰白色柔毛或無毛?;ㄇo細長頂端常具三裂蒴果,內(nèi)含長圓球形淡黃棕色種子多枚。莖葉質(zhì)脆易碎。氣微臭,味苦而澀稍粘。

以莖葉整齊,黃綠色,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
注:1、據(jù)中藥志和中藥鑒別手冊記載還有些地區(qū)如內(nèi)蒙用豆科山野豌豆的地上部分作紫花地丁。浙江、云南、安徽滁縣等地,以遠志科植物瓜子金稱竹葉地丁。廣東、廣西以龍膽科植物華南龍膽稱廣地丁,四川以龍膽科植物石龍膽作地丁用,而陜西、四川部分地區(qū)以菊科植物蒲公英全草稱黃花地丁。這些地丁應結(jié)合地區(qū)習用,注意鑒別。

2、以上多種地丁科屬不同,形味各異,均作地丁藥用,效用是否相同應加研究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薄荷

薄荷為常用和中藥。始載《唐本草》。別名:銀丹草。來源: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